园艺首页 >> 盆景奇石 >> 盆景艺术 >> 正文

盆景制作与养护

来源:怡红快绿   作者:马文其   日期:2005年09月02日
    盆景和诗、画、园林艺术一样,都是源于自然、源于生活,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。它们之间相互渗透,又相互借鉴。诗、画常取材于园林、盆景,而园林、盆景的创作又强调富有诗情画意。因此,盆景的立意和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、画的影响和启迪,许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就是吸取了绘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而成的。     但盆景又不同于诗、画、园林,它受到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。诗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,描写事物,歌颂祖国的锦绣山河,它不受空间的限制,画可以利用画幅的边角勾勒出半个峰峦,以表示山岭绵延,而盆景却没有边角可以依助,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,故又受到空间的限制,园林虽然也受到实际空间的限制,但其可利用的空间却比盆景大得多。盆景艺术是以盆为纸,以植物山石绘成立体的画,利用盆景艺术的表现手法,把大干世界浓缩于小盆之中。     盆景艺术流派众多,风格纷繁,造型布局也存在着一些差异。但是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它们虽然形式和风格不同,却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基本原则。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原则,再结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加以正确发挥,在进行盆景艺术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、“法一而形万”。     盆景造型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,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,又相对独立,故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,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,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型,使盆景创作取得成功。     第一节意在笔先     立意即构思,写文章在动笔之前,先确定写什么、怎么写?盆景创作的立意,即盆景的主题思想,就是想表现什么、如何去表现?盆景作品成功与否,与其立意的优劣,有直接的关系。立意庸俗,当然创作不出造型新颖、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来。清代乾隆时期诗人兼画家方薰在《山静居画论》中说:“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,意奇则奇,意高则高,意远则远,意深则深,意左则左,意庸则庸,意俗则俗。”这是很有道理的。     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,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概括地说,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,而盆景的意境则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,并与欣赏者的情感、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。它不是盆景的具体外形。盆景的意境,好似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,但又不象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那样明显,它是内在的、含蓄的,需要欣赏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联想,才能体味其中之美妙。如当人们看到给一株树干粗短、枝叶茂盛的五针松盆景命名为《有志不在年高》时,就会使人想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多少英姿勃发的青少年,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,从而激发人们献身祖国、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,这种情景交融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意境。     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。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,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,而产生创作的动机。比如当你游览黄山时,看到千姿百态、驰名中外的松树,如迎客松、倒挂松等,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动,于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观再现出来,这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,并根据这一欲望进行立意,然后选材进行创作。另一种情况是“见树生情”,或叫“见物生意”。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,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,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,而是左观右望,上下打量,反复推敲,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     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,构思就完成了,立意也就产生了。前者可谓“因意选材”,后者则是“因材立意”。规则式造型大多是“因意选材”,而自然式造型则大多是“因材立意”。     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两种情况。     一是当你在国内游览了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之后,深为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景色所感染,产生了创作的欲望,想把看到的自然风光再现出来,或因看到某种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启发想进行创作,进而选择适当的材料制成盆景,以表达自己的情感。     下面以笔者创作盆景《中流砥柱》的情况为例,说明盆景创作立意的过程。    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开放,像和煦春风吹遍祖国大地,使百花争艳,万木葱茏。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,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,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。看了他们的事迹很受感动,于是我想创作一件盆景来赞颂这些改革能手。那么究竟创作什么样的盆景才能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坚韧不拔、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发挥支柱作用呢?经过反复思考,最后决定以《中流砥柱》命题进行创作。     接下来,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,就是选用什么样的石料才能表现这些改革能手们的坚强、刚直,在改革的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风貌呢?最后选中了斧劈石。但是我又考虑如果制作一件孤峰独秀式的山水盆景,峰峦虽然高大,却不合乎命题的要求,因为改革能手不是一个两个,而是一大批,所以采用众多峰峦的平远式较为理想。然而,不太高的峰峦能够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形象吗?我想到中国有几句名言:“有志不在年高,无志空活百岁”,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,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,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,当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占多数,这些不太高的峰峦不是恰好能表现上述思想内容吗?最后我选定了多峰峦的平远式造型。     在选石构思中,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桥附近的漓江中,有一小山屹立江上,在小山下游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,于是我以这些自然景物为蓝本进行创作。     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。为表现其抗击惊涛骇浪、坚如磐石的气势,我将盆景上的峰峦略向江河上游倾斜,使其造型更为生动有力。     我创作的这件盆景,在1986年北京盆景展览评比中受到观众和行家们的好评,获得一等奖。     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种情况是,先有了石料,创作者根据石料的多少、形态、特点等,反复琢磨后再立意,然后动手进行创作。例如,有一块型号较大、体态嶙峋的瘦形松质石料,对其反复观察后感到,如将它锯开反而不美,可扬长避短,设计一件孤峰独秀式山水盆景,寓以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的诗情画意。制作时,根据石料的形态特点,因材制宜,因势利导,先把石料外形轮廓加工成孤峰独秀式石料素材;再在峰峦正面雕琢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,山路要下宽上窄、时隐时现,通往山巅;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,好似在奋力向上攀登的样子。     山水盆景立意的这两种情况,前者可谓“据意选石”,后者可称“因石立意”。两种情况都是在动手之前就有主题思想了,这就是“意在笔先”的具体表现。     盆景能美化环境,给予人们美的享受。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?一般说来,真正美的东西,一方面要符合自然,另一方面要和理想一致,二者缺一不可。盆景所以成为美妙的艺术品,就是因为它能够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为一体。因此,要了解自然花木、山水之美,首先就应该向大自然学习。著名的诗人、画家,他们事业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深入实际,体验生活,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。     一件盆景作品从立意到创作,并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来的,它是作者生活实践、艺术修养、文学水平和制作技巧等综合的产物。因此,要求盆景创作者“行万里路”,到生活中去观察、体验,认识自然,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美。正如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中所指出的:“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……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。”     我们应到人民生活的源泉中去吸取营养,丰富自己的知识。     盆景创作者还应从绘画、文学、雕塑、园艺、诗歌中去吸取营养,学习借鉴他人盆景作品的长处。作为一个盆景创作者,既要有丰富的生活实践,又要有广泛的理论知识。要广积薄发,成竹在胸,头脑中“贮存”有大量的树木形态,胸中有江山万里、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和波澜壮阔的大自然景象,然后再进行立意、构思、构图和创作。只要能做到这一点,立意新颖、神形兼备的盆景作品就会从你手中脱颖而出。第二节扬长避短     在盆景创作过程中,要注意发扬盆景材料的长处,而避其短处。一般来讲,用来制作盆景的树木素材是枝繁叶茂的。有经验的盆景创作者见到素材后,一般不会马上动手修剪,而是首先找出该素材的长处并进行构思,当一个适宜的盆景造型图案考虑成熟时,然后再动手进行锯裁、修剪、蟠扎。充分利用盆景材料原有的优美自然造型,同时把有缺陷的或者多余的部分去掉;如果不能去掉的话,则把优美耐看的部位作为观赏面,把有缺陷或不够美观的部分放在背面。对盆景材料进行这样的构思、造型,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。 [1][2]下一页
(编辑:夏腊梅)
版权所有:园林网 客服邮箱:Service@Yfdsfsdfn.com 客户服务热线:0571-555665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