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的风韵美
来源:《花与中国文化》 作者:周武忠 日期:2005年08月10日
花卉的色彩美、香味美、姿态美,这三者其实都是指花卉的自然属性之美——纯自然的美,亦即美学家所称作的第一层次的自然美。我们在欣赏花卉的时候,常常会进行移性和联想,将花卉情感化、性格化,从而在获得花卉自然属性美的同时,还可欣赏到人“外射”到花卉身上的主观情感——自然意态之美,或说“人化的自然”,有的美学家将其看作第二层次的自然美。这,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花卉的风韵美。 风韵美是花卉各种自然属性美的凝聚和升华,它体现了花卉的风格、神态和气质,比起花卉纯自然的美,更具美学意义。赏花者只有欣赏到了这一风韵美,才算真正感受到了花卉之美;因为,自古以来,在千姿百态的花木上,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精神意义,使花卉的风韵美具有许多丰富而深邃的内含。高士其就这样说过: “花代表了人类的许多感情:真挚的友谊、纯洁的爱情、崇高的敬仰……; 花体现了人类的许多精神,坚忍不拔、傲然不屈、神圣贞洁……; 花象征了人类的许多愿望,幸福和平、自由独立、健康欢乐……”。 当然,对于具体的花木种类,各自所表达的感情、体现的精神、象征的意义也是各不相同的。例如: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的荷花,人们不仅赞赏它皎洁清丽的自然姿态,更歌颂它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高尚品格,而赋予它清白、纯洁的象征意义。 松枝傲骨铮铮,柏树庄重肃穆,且都四季常春,历严冬而不衰。《论语》赞曰: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。”因此,在文艺作品中,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。 竹子坚挺潇洒,节格刚直,它“未出土时便有节,及凌云处更虚心。”因此,古人常以“玉可碎而不改其白,竹可焚而不毁其节”来比喻人的气节。使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了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的地步。[1][2]下一页
(编辑:钻天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