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艺首页 >> 时尚花艺 >> 花诗花语 >> 正文

庭园:城市浮躁的消弭地

来源:解放日报   作者:松寒   日期:2015年10月15日

“庭院深深深几许,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”深的不是庭院,而是意境。《桃花源记》中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,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”非路难寻,而是凡人难得其境也。庭园也类之,不深处其中,不能得到其韵味。

宋代有一首《春暮》写道:“燕子楼台人寂寂,榴花庭院日熙熙。枝头添翠莺先觉,叶底销红蝶未知。”燕莺蝶人,花木叶榴,写尽了楼台庭院的风情。其实,陶潜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说的不仅仅是田园的自然之美,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怀,一种意境。庭园生活是一种高情商的生活,是生命之树经过年轮后的释怀。因为它能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,陶然忘我,物人归一,简约恬淡,体会人生之美妙。

那么,什么是庭园生活呢?庭园生活实际就是田园生活的缩略版。因为城市中一般不会有那么大的田地,有院落便可称之为庭院,院落中有花圃菜园即可谓之庭园。陋舍楼前的小庭园便能体会其中三昧。

我家的庭园不算很大,一个乘凉、喝茶、聊天的平台外,尚有十六个菜池。池田中既可栽种各种花草,也可栽种多种蔬菜瓜果,而且许多蔬菜多是两茬到四茬(如韭菜等),和兄妹的庭园连成一片也算“壮观”。园中有花棚果架,可遮阳避雨,园外为花草绿化和苍松翠柏。步行几分钟,便到海边。每天清晨,必到小园流连逡巡,看青采果,浇水疏苗,舒筋活骨,呼吸清新空气。到了夕阳西落,坐在果棚花架下,嫩果青蔬,微酒慢酌,海风轻袭,满眼碧翠,闲语品茶,惬意舒怀。如果想动一动,就到园外漫步,海岸听涛,山脚观泉,看海水浴场三三两两游人的嬉戏,观海鸥穿梭于云浪之间的逐欢,人,完全融化在大自然中。

庭院的大小并非重要,重要的是它让你得到了生活方式和意境的改变。那么,会有哪些生活方式和意境的改变呢?粗略归纳三点:亲近自然,更深体味生命的本真。有了庭园,会一步踏入、甚至可以时时踏入自然,这和住宿在高楼大厦中整天憋闷在屋里完全是迥然的差异。阳光、空气、花鸟、果蔬都会给我们带来亲近和愉悦的感觉,也更多地体会和享受生命。

洗去浮尘、简约淡泊。让过往沉淀下,抛却浮尘,淡薄得失,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和交往,让身心轻松、简约生活。简约不是简朴粗陋,它不是时尚,而是内涵,是去掉虚荣和浮华后的从容和淡定。

知足常乐,优雅闲适。追求的不是香车豪宅、纸醉金迷的“土豪”生活,而是雅致的精神和文化层面。这种知足会带来更多的闲适,闲适则又会带来更多的优雅。“琴拨幽静处,茶煮溪桥边”,闲适是一种境界,是一种从容和智慧,会让人更加安然和舒畅。

《中国式雅致生活》一文中作者这样指出:“中国式雅致生活”是对“乡土中国”的一种历史追忆,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,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,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。林语堂先生在研究了孔子、老子、庄子、陶渊明、苏东坡等人之后,形成了一套以“觉醒、幽默、闲适、享受”为要义的生活哲学。胡适先生也极为向往。但不论老庄或陶渊明的田园生活,在今天都已升级换代。比方说:

烧火:烧水做饭,需要上山砍柴。负薪南山,荆棘满路。樵夫多是劳苦艰辛。哪像今日,煤气到家,可随时取用,轻松方便。

吃喝:古代退隐山林多为仕宦无途失意者,因此,并不能钟鼓馔玉、金衣玉食,而多为鹑居野处、箪食壶浆。今日珍馐美味人们已经习以为常,反而厌倦了大鱼大肉而喜爱绿色青蔬。

冷暖:此点也和今人差距甚大。夏天,暑气熏蒸、赤日炎炎;冬天,天凝地闭、冰雪严寒。“寒炉局促坐成劳”,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麻烦。今日则是冬有暖气,夏有空调,冬温夏清,四季如春。

劳作:古代田园生活多需要自我劳作供给所需,有时辛苦得繁重。陶渊明自己曾说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,更有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窘况,就是起早贪晚,辛劳耕蓐。但在今日的庭园,劳作已当作一种消闲或锻炼,从而更助于养生和陶冶情趣。除此之外,古人的田园和今日的庭园还有许多不可比拟之处,更不用说通讯、医疗、交通、游乐等等的差距了。

“掬一杯淡茶,捻一缕清风,把忧伤摊开,将心放逐,在微笑中淡然。不去在意纷扰,不去忧虑明日,放下一切执念,素心如简,待莲花开尽后,便是清欢。”(《素心如简,便是清欢》)古人的田园真没什么可值得羡慕的了。陶渊明在《饮酒(其五)》中“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”的“真意”,或许才是人们锲而不舍、趋之若鹜追求的千古境界吧。某种意义上说:庭园,是城市喧嚣、浮躁的消弭地,是洁净心灵归真的清洁器。在此,试涂鸦“庭园”小诗叹曰:

山野星空寂,庭园月影斑。/归鸟声清丽,逸人歌自欢。/目接奇峰峻,气吞碧海宽。/流水载真意,大美化云天。

(编辑:菩提树)
版权所有:园林网 客服邮箱:Service@Yuanlin.com 客户服务热线:0571-819995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