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色天香”最早是形容花,还是人?“折桂”、“杏花郎”的称谓,哪个在前,哪个在后?
马未都评:桂花和杏花都和科举制度有关,我们的科举考试是“三试”,分为乡试、会试和殿试三级,乡试第一次考试是在秋天,如果考中了就在第二年的春天去参加会试。所以秋天的科举一定是桂花,春天的科举一定是杏花。从表面上看,是杏花在前桂花在后,但这两个称谓的顺序恰 恰相反。
现在我们不管参加什么类型的考试都是一个很难的事,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,甚至到参加工作以后还要考各种证件。每个中国人走向社会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,但是跟古代比起来都算容易多了。首先是要不停地考,不停地锻炼,从小学开始,每个学期、每个年级都要考。但古代的时 候不是,那时候没有人去考你,得自己去准备,然后就要看乡试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能不能敲开这个门。这是第一次考试,非常重要,所以叫“折桂”。
中国文化中的所有纹饰都一定有一个基本含义,而且这个含义都趋向于美好。中国人赋予了花卉不同的含义,使其文化含义尽可能跟社会含义吻合,这是古人创造的一种能为大众接受的文化。我们现在去讲这种文化似乎很久远,其实今天生活中使用的大量的词就是来源于当年的科举考试 ,比如题中提到的“折桂”。
马未都评:这道题跟牡丹有点关系,“国色天香”既可以形容牡丹这种花,也用来形容人,比如说杨贵妃“长得国色天香”。“国色”就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最为喜庆的颜色,“天香”是指上天赐予的,“国色天香”最早显然是用来形容牡丹花的。在唐诗中就有“国色天香”的描写, 后用来形容杨贵妃。牡丹的典型特征是花朵硕大,品种繁多,最著名的当属“魏紫姚黄”,就是一个姓魏的人培养出来紫色的牡丹,一个姓姚的人培养出来黄色的牡丹。
关于牡丹有很多很多故事,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对牡丹花感兴趣,因为牡丹花确实太美了。我们可以看到唐朝人春天出游的时候头上就顶一个大牡丹花,非常艳丽,所以“国色天香”就是能代表一个国家的颜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