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艺首页 >> 时尚花艺 >> 花诗花语 >> 正文

人共菊花醉重阳

来源:西安晚报   作者:   日期:2016年10月10日

又是一年重阳日,秋风送爽菊花香。菊花因在九月绽放,又称九花,故而九月别称菊月。九月九日,也称菊日。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成为长寿的象征,因而菊花又被誉为长寿之花。重阳赏菊,乃民间一大雅事,历史悠久。

早在魏晋时期,文人雅士在重阳日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晋宋时期的诗人、辞赋家陶渊明,是赏菊的名家。在家乡隐居时,耕作之余,便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,朝夕观赏。他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成为咏菊的经典句,世代流传。到了唐代,重阳赏菊已经蔚然成风,这从诗人们众多的咏菊诗中可见一斑。王勃的“九月重阳节,开门见菊花”;孟浩然的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”;白居易的“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”;而黄巢的《菊花》以诗咏志,更是不可一世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除了观赏菊花,人们还喜欢把菊花插在头上,杜牧在《九日齐山登高》诗中云:“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赏菊已成为唐代人过重阳节的重要内容。

北宋都城汴京(今开封),重阳赏菊之风极为盛行,对此,宋代孟元老在《东京梦华录》中有详细的记述。那时的京城,处处菊开,满城飘香。上自君王公卿,下至庶民百姓,都把赏菊当作是一件盛事,人人赏花,个个品酒,好不乐哉!到了元代,重阳赏菊之俗得以延续,有关汉卿《沉醉东风·重九》词为证:“题红叶清流御沟,赏黄花人醉歌楼。天长雁影稀,月落山容瘦。冷清清暮秋时候,衰柳寒蝉一片愁,谁肯教白衣送酒?”

明代,重阳赏菊之风不减。《明宫史》中有“九月,御前进安菊花……宫眷内臣自初四日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”的记载。《金瓶梅》在第六十一回中有这样的描述:”时值九九重阳,西门庆家这天栽种了菊花,还摆放了刘太监送来的二十盆菊花,又喝了一坛夏提刑送的菊花酒。”明代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也记有:“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。赏菊之日,其桌、其炕、其灯、其炉、其盘、其盒、其盆盎、其看器、其杯盘大觥、其壶、其帏、其褥、其酒、其面食、其衣服花样,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,蒸蒸烘染,较日色更浮出数层。席散,撤苇帘以受繁露。” 可见明代重阳赏菊之风丝毫不逊于大宋王朝。

清代赏菊更是上升到一个新层次,人们为了便于观赏,开始用菊花造景。如清代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九花者,菊花也。每届重阳,富贵之家,以九花数百盆,架度广厦中,前轩后轾(车前高后低为“轩”,车前低后高为“轾”,这里喻指高低),望之若山,曰‘九花山子’。四面堆积者,曰‘九花塔’。”清代顾禄在所著的《清嘉录》中记述了苏州城的赏菊画面:“畦菊乍放,虎阜花农已干盎百盂担入城市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,或五器七器为一台,梗中置熟铁丝,偃仰能如人意。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,绉纸为山,号菊花山。而茶肆尤盛。”实乃一幅大清重阳风俗图。

现在,每逢重阳佳节,从城市到乡村,街头、公园、广场,到处举办菊花展,摆放造型各异的菊花花盆——菊花毯、菊花柱、菊花墙、菊花山,圆形、方形、菱形、五角形、椭圆形,应有尽有,令人大饱眼福,游人纷纷驻足观赏或在花前拍照留念。至此,笔者不由得感叹:“历朝历代纷穰穰,国人争把黄花赏,莫道双九百草衰,人共菊花醉重阳。”

(编辑:菩提树)
版权所有:园林网 客服邮箱:Service@Yuanlin.com 客户服务热线:0571-819995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