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艺首页 >> 时尚花艺 >> 花诗花语 >> 正文

日本人误读“紫阳花”

来源:腾讯大家   作者:张石   日期:2016年10月11日

有一种花,日本人非常喜欢,称它为“紫阳花”(あじさい),紫阳花一般在5-7月开花,花色有青、紫、粉红等,一到开花季节,公园里,道路旁,色彩缤纷的锦绣或连成一片,如云似雾,或星罗棋布,万紫千红,蜂舞蝶绕,美不胜收。

紫阳花遍布日本全国,有一些寺庙,种了许多紫阳花,被称为“紫阳花寺”,神户市立森林公园、京都市舞鹤自然文化园中有多达5万株的紫阳花,三重县的伊势温泉高尔夫球场内的“福祉环境融合紫阳花园”中有7万5000株紫阳花,各地的紫阳花胜地,一到此花盛开的季节,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,也有许多人坐在紫阳花旁饮酒对歌,作画吟诗。

日本人特别喜欢“紫阳花”这个名字,其名字来源于中国诗人白居易的诗,正确地说,是来源于对白居易诗的误读。

紫阳花原产日本、中国,学名为Hydrangea macrophylla,在中国被称为绣球花,又称八仙花、草绣球等,是绣球花科绣球属下的一个植物种。

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到杭州招贤寺,看到寺中长着一棵花树,芳香袭人,花繁色紫,问庙里的和尚此为何花?和尚不知。白居易因此题诗一首:

何年植向仙坛上,早晚移栽到梵家。

虽在人间人不识,与君名作紫阳花。

白居易还注曰:“招贤寺有山花一树,无人知名,色紫气香,芳丽可爱,颇类仙物,因以紫阳花名之。”

招贤寺曾是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古老的寺院,旧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保俶路北山街道,始建于唐朝第九位皇帝德宗李适(742年—805年,在位779年—805年)时期,后晋开云三年(946年),由吴越王钱弘佐改建。该寺曾有泉水,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曾为该寺书写寺额并为泉水题写“蒙泉”二字。该寺毁于元末,直至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重建,改名清隐庵,后复旧名。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也曾到过这里问道修禅,而白居易所题诗那棵树,几经沧桑与磨难,估计早已不在了。

紫阳花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古代诗歌总集《万叶集》中,那里有两首诗是有关紫阳花的,但是汉字用的是“味狭蓝”、“安治佐为”,这两首和歌大约作于600年—759年左右,而据日本平安时代(794年—1158年)编撰的日本最古老的汉和词典《新选字镜》(898年左右编撰),汉字则写成“安豆佐为”。最早把此种花的汉字写成“紫阳花”的,是平安时代中期源顺编撰的辞书《倭名类聚抄》。《倭名类聚抄》上说:“《白氏文集》律诗云:‘紫阳花’,和名‘安豆佐为’。”

从此“紫阳花”这个名字就在日本一直传到今天,但是中国并不把绣球花称为“紫阳花”,白居易所说的“紫阳花”应该不是绣球花。在白居易以后的中国典籍中,有时会提到紫阳花,如北宋钱易撰《南部新书·卷七》中说:“杭州灵隐山多桂。寺僧云:‘此月中种也。’至今中秋望夜,往往子坠,寺僧亦尝拾得。而岩顶崖根复产奇花,气香而色紫,芳丽可爱,人无有知其名者。招贤寺僧取而植之。郡守白乐天尤爱赏,因名曰紫阳花。”但是白居易以后的典籍提到“紫阳花”时,一般都是讲白居易将此花命名为“紫阳花”的事,没有人说出“紫阳花”究竟是什么花。

中国古代诗词和文章多次提及“绣球花”,但是没有人说“绣球花”就是“紫阳花”。清康熙四十七年,朝廷命内阁学士汪灏等撰成一部花卉百科全书《广群芳谱》,共100卷。

《广群芳谱》由明人王象晋《群芳谱》增删而成,分天时谱、榖谱、桑麻谱、蔬谱、茶谱、竹谱、花谱、果谱、木谱、卉谱、药谱等十谱。每谱先释花名,再引征事实,并加以历代诗文,其中讲到“绣球”时写道:“绣球,木本,皴体,叶青色微带黑而涩,春月开,花五瓣,百花成朵,团圃如球,其球满树,花有红、白二种,直寄枝,用八仙花体。”

文中还引用了宋代朱长文、周必大、杨巽斋;元代张昱;明代陈鸿、陈淳、于若瀛、夏旦、谢榛、张新等人有关绣球花的诗文,但是没有人提及白居易与“紫阳花”,其中北宋朱长文(1039年—1098年)咏绣球花的诗名为“玉蝶球”。

查《全唐诗》,没有人提及“绣球花”、“玉蝶球”或“八仙花”,诗人元稹《六年春遣怀八首》之七中有“绣球花仗”的字样:

百事无心值寒食,身将稚女帐前啼。

童稚痴狂撩乱走,绣球花仗满堂前。

据说在唐元和四年(809年),元稹原配妻子韦从去世,年仅27岁,当时元稹事务在身无法为爱妻入葬,异常悲切,写了祭文托人在韦从墓前代读,后来又写了许多悼亡诗,《六年春遣怀八首》就是妻子逝世后的元和六年(811年)写的悼亡诗。

但是从上下文来看,这里的“绣球花仗”,应该是说其女儿玩的一种玩具,而不是“绣球花”。从《广群芳谱》来看,没有宋以前人们对绣球花的记载,看来在宋以前中国对绣球花的认知度不高。

日本植物学家汤浅浩史在《时节与花》一书中说:“用汉字‘紫阳花’来表示这种花,记载于平安时代源顺的《倭名类聚抄》中,中国名为‘绣球’。本来紫阳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命名,说它‘芳香’、‘好阳’,其实这是一种其他的花,说绣球是紫阳花,是千年的误用。”

他还在网络上发表名为《植物的汉字表记》的文章指出:“あじさい在俳句界通常用‘紫阳花’表记,而在《万叶集》中并没有这样表记,而所谓‘紫阳花’,是中国诗人白居易(白乐天)的造语。把白乐天的‘紫阳花’安到あじさい身上的,是源顺,这种说法在他编的《倭名类聚抄》中首次出现。仔细考虑一下,あじさい喜欢阴凉,很难说是喜阳之花。我觉得白乐天说的应该是丁香花(lilac),丁香花是中国原产。”

有了汤浅浩史这个植物权威的判断,现在看了他的文章的日本人,又普遍认为白居易所说的“紫阳花”,是丁香花。

汤浅浩史说白居易所说的“紫阳花”不是绣球,还有一定的道理,有的绣球色紫,但是不那么香,且为圆形灌丛,难说是“一树”,但是说它是丁香花,就又错了。

白居易的诗文中没有提供比较准确的植物形态,无论如何考证也难以判断出他说的究竟是什么花,但是说白居易不识丁香花,却难以让人相信。

丁香花原产中国,查一下《全唐诗》,仅有关丁香花的诗就有30首,著名诗人李贺、杜甫、王建、杜牧、李商隐、温庭筠、陆龟蒙、韦庄、李璟、李煜、冯延巳等都有与丁香花有关的诗,如杜甫的《江头四咏·丁香》中有 “丁香体柔弱,乱结枝犹垫。细叶带浮毛,疏花披素艳”的诗句;李贺的《难忘曲》有“乱系丁香梢,满栏花向夕”的诗句,这些都是有关丁香花的千古名句。

丁香花

杜甫是白居易的先辈,李贺是白居易的同时代人,大家都在热吟丁香花,继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文学领袖白居易岂有“不识丁香”,将其命名为“紫阳花”之理?

我想日本人将绣球命名为“紫阳花”,是因为这个名字太美了。据说古代的绣球花以蓝紫为主,日本人喜欢“朦胧之美”,那一簇簇的绣球花连成一片,远处望去,像缭绕在眼前的一片片紫雾,也像夕阳西下时漫天翻卷的神秘朦胧的紫云。

而且这种花的色彩也是不断变化的,土壤呈酸性时,就呈现蓝紫色;呈碱性时,就变成了红色。就是在同样的土壤中,它的花色也是不断变化的,最开始开花时因为花中包含少量叶绿素,呈黄绿色;随着叶绿色被渐渐分解,生物合成花色素苷和辅色素,开始变成红色或蓝紫色等;再经过一个阶段,有机酸不断积蓄,蓝色的花里也带有了红晕。

这种色彩的多重变化也很像夕阳下的紫云,随着夜幕的不断临近变化万千,非常符合日本人崇拜“无常之美”的审美观。

每一簇紫阳花

都映出

雨滴不同的

颜色(桥本干夫)

紫阳花

你的颜色

今天还要

再浓

几许?(木村宏一)

这样美的俳句,无论是用“安豆佐为”这样的汉字,还是用“绣球花”,都是无法完成,只有“紫阳花”这三个汉字,才能把这紫色的意象,溶进雨滴,溶进时空,让朦胧的五彩光芒,照亮诗意。

我也试着写过有关紫阳花的诗,也是觉得只有按照“紫阳花”这三个汉字的意象,才能深入美的深层:

紫阳花

在黑夜降临之前

你摘下一片花瓣

托风带给夕阳

归巢的鸦背上

驮着一缕淡紫的光

雨后

紫阳花上

闪烁着

沉重的

雨滴

潮湿的时间

在阳光中

弯曲

一只

绿色的

飞虫

屏气凝神

在一片幽蓝中

寻找

他日深红的

足迹

也许,日本人也知道“紫阳花”是一种错误的名字,但是为了美,他们将错就错了。在他们的美学中,有一个明显的特征,这也许不仅表现在绣球花的名字上,那就是:不完整,不对称,不正确,但是美。

(编辑:菩提树)
版权所有:园林网 客服邮箱:Service@Yfdsfsdfn.com 客户服务热线:0571-555665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