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艺首页 >> 时尚花艺 >> 花诗花语 >> 正文

秋天 这样赏花很文艺!

来源:中国新闻网   作者:   日期:2016年10月25日

国学知识

秋天不是春天,不是百花齐放、万紫千红的季节。但是,有这两样佳物“平分秋色”,你还有什么不满足?

冷露无声湿桂花

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

唐 王建

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

这个王建,曾经在初夏季节,写出过“妇姑相唤浴蚕去,闲看中庭栀子花”的诗句;到了金秋时节,又写出了“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”这样一句好诗。

不论四季如何转换,王建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一个地方——中庭。中庭是中式建筑的标配。一个可能并不大的四合院落,勾心斗角(没错,这个词的本意是形容建筑)的檐廊,包围着一块“留白”的空地,这就是“中庭”。中庭四角的常绿灌木是栀子,中央是镂空砖砌的四方围栏,种着一颗常绿小乔木——桂树。

桂花是一种原产中国的物种。在古代,它还有一个名字,叫做木犀。事实上,植物学上的分类,桂花就是木犀科木犀属下的一个物种。你知道桂花的“桂”字是怎么来的么?请仔细观察木犀科植物的叶子,它的叶脉就呈现出一个“圭”字形状,中国人再给它加上一个“木”旁,就成了“桂”。

原生桂花,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,长江流域和岭南都有产。中国盛产桂花的地方不少,其中还有一个城市就以“桂”来命名——桂林。长三角一带的桂花也相当有名堂,南京、苏州、上海的桂花都不错,而出名的,要数杭州。

忆江南

唐 白居易

江南忆,忆是杭州。

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

何日更重游?

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当过刺史。我们都提倡,地方官要做一个地方的“代言人”和“首席形象大使”“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”,他是想告诉你,农历八月的杭州,就看两样东西:山里的桂花,钱塘的潮水。

到了宋朝,柳永柳三变,在《望海潮》里依然大书特书,“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,钱塘自古繁华”,“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”。

人们不仅懂得赏桂花,还懂得吃桂花。桂花糕、桂花酒、桂花糖藕和桂花藕粉,要不要来一点儿?

桂花藕粉

讲了那么久的桂花,你好好观察过桂花的样子吗?你知道桂花花朵开几瓣吗?未必。让宋朝的杨万里告诉我们:

凝露堂木犀

宋 杨万里

梦骑白凤上青宫,径度银河入月宫。

身在广寒香世界,觉来帘外木犀风。

雪花四出剪鹅黄,金粟千麸糁露囊。

看来看去能几大,如何着得许多香?

“身在广寒香世界,觉来帘外木犀风”,前面讲过,木犀就是桂花。“雪花四出剪鹅黄”,原来桂花是四瓣儿的啊。“雪花”“鹅黄”,都是桂花的颜色,现代园艺专家已经总结好了,秋桂主要分三大品种:银桂,白色;金桂,黄色;丹桂,红色。“金粟千麸糁露囊”,金粟,是古人经常用来形容桂花的词儿,形容它花朵儿小,就像一颗颗金黄色的粟米,或者许多聚拢在一起的麦麸。

银桂

金桂

丹桂

不得不承认,宋朝人都是观察“小世界”的高手。下面这位宋朝人,形容起桂花来,也是“无一字不妥帖”:

鹧鸪天•桂花

宋 李清照

暗淡轻黄体性柔。情疏迹远只香留。

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。

梅定妒,菊应羞。画阑开处冠中秋。

骚人可煞无情思,何事当年不见收。

李清照,她是一枚标准的“文艺女青年”。“暗淡轻黄体性柔”,李清照的这一句,把桂花的品性说到了根子上。桂花,初看其貌不扬,久处宜人芬芳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“第二眼美女”?

“春牡丹夏芍药,秋菊冬梅”,你们不是不美丽,你们不是不芳香,但是,在李清照眼里,只有桂花——自是花中第一流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

我们接下来讲菊花。

观赏菊花的老祖宗,是陶渊明。这一点,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都没有意见。陶渊明的诗歌里,很多次出现菊花,而有名的一首,是这个:

饮酒•其五

东晋 陶渊明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菊花,是隐士的标配;隐士需要一个小院落、一道篱笆墙和一条大黄狗。

东晋时期的陶渊明,他所观赏的、所采撷的菊花,不是我们今天在公园里看到的那些五颜六色、花盘巨大的菊花。根据植物学家和园艺专家考证,菊花是中国的原生物种。中国人认识、欣赏菊花也有很悠久的历史,但是,对于菊花的人工栽培、育种,东晋时期可能刚刚起步。也好,根据陶渊明的品性,他可能还不待见后世的那些“妖艳”货色。

因为陶渊明写了菊花,所以后来的唐诗宋词里,一写到秋天,很多“陶令”“菊花”这样的字眼,就咕嘟嘟冒了出来。别人不说,你去翻翻辛弃疾的词集,“陶令”“渊明”的字眼估计不下一百处。这是向伟大的前辈致敬啊!

为了证明陶渊明的巨大影响力,我们看看唐朝的“元白”——就是元稹和白居易——是怎么写菊花的:

菊花

唐 元稹

秋丛绕舍似陶家,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
咏菊

唐 白居易

一夜新霜著瓦轻,芭蕉新折败荷倾。

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。

元白的这两首诗里面,还赋予了菊花“拟人”的色彩。“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”,不失时机地拔高一下菊花和自己,喜欢你的傲霜精神,向你学习、向你靠齐哦。而在白居易的眼里,到了这个时节,芭蕉折了,荷叶枯了,“耐寒唯有东篱菊”,深秋寒风中的菊花,花冠华贵,色泽鲜明,苦涩寒香,总是那么挺拔,带着一点儿孤傲。

前面讲到中国人对于菊花的培植,从东晋到唐朝,经过这么几百年,终于有了很多新的人工品种。不信您看:

菊花

唐 李商隐
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
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
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

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
“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”,这个不多讲了,太重复。“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”,请大家留意这一句。说明什么?说明到了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期,菊花的花色已经多种多样,“融融冶冶黄”,这是它的本色;“暗暗淡淡紫”,这应该是名贵的紫色菊花,而且有暗紫、淡紫这些很细微的不同。不仅是紫菊,白菊、绿菊、红菊甚至墨菊,到了唐宋时期,都被培育了出来。

白菊

绿菊

红菊

墨菊

从本质上讲,这些菊花,就像金鱼,不是大自然的天然产物,而是高度人工化的品种。如果你把它们放归自然,不是无法生存,就是几代之后退化回去。那个时候,人类尚未掌握现代遗传学,能够花这么大的劲头、一代一代培养纯观赏性的动植物,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“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”这种劲头。

(编辑:风信子)
版权所有:园林网 客服邮箱:Service@Yfdsfsdfn.com 客户服务热线:0571-555665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