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与危害 危害翠菊等花卉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,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和根部。病部凹陷缢缩,黑褐色,幼苗倒伏枯死,如茎部组织木质化。常不倒伏而表现立枯症状。土壤湿度高时,在病苗及附近土表常可见一层白色絮状菌丝体。 病原 病原为爪哇镰刀(FusariumjavaniCum)。 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,腐生性较强,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,借灌溉水和雨水传播,土壤湿度大、播种过密、温度不适都有利于该病发生,连作发病较重。 防治方法 ①土壤处理。用40%拌种双或40%五氯硝基笨,每平方米用药量6-8克撒入播种土拌匀。 ②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,或75%白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,7-10天用药1次,连续3次。
推荐阅读:
万寿菊叶斑病防治
芍药轮斑病防治
建兰轻花叶病防治
美人蕉蕉包虫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