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 丰登报喜
爱花之心,自古便有,从屈原的餐花佩兰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,从李白的邀花共饮到林通的妻梅鹤子,古人在种植花卉、赞美花卉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,使花卉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事物,而成为了带有某种精神内涵的文化符号,他们借由花卉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,审美价值。养花赏花成为清雅之举,雅俗不可相容。明人陈继儒认为“瓶中插花,盆中养石,随是寻常供具,实关幽人性情,若非得趣,个中布置,何能生致?”可以说插花这类风雅之事,非性情之人不能得道。
爱花之士甚至总结出一系列的赏花之道,他们不仅为各类鲜花划分等级,同时对插花所用的工具、置放场所、养护水质、几架形式等都给予了严格的要求。明人高濂在《起居安乐笺》中写道“床头小几一,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窑瓶一,花时则插花盈瓶,以集香气;闲时置蒲石于上,收朝露以清目。”
随着插花、赏花在古人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,人们开始丰富其内容,将花与香搭配欣赏。五代名士韩熙载认为“木樨宜龙脑,酴醾宜沉水,兰宜四绝,含笑宜麝,薝卜宜檀。”这种搭配往往因人而异,各有所爱,不足为奇。但是这种搭配方式却流传很广。清疏明快的插花与淡雅悠远的幽香相得益彰,可以起到互相衬托的作用,成为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清人龚自珍对这种生活有一句颇为贴切的诗句“瓶花妥帖炉香定,觅我童心廿六年”。